1、我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
“编译原理”这门课程一直以来是国内外大学计算机相关专业的重要课程,其知识结构贯穿程序设计语言、系统环境以及体系结构,能以相对独立的视角体现从软件到硬件以及软硬件协同的整机概念;同时其理论基础又涉及形式语言与自动机、数据结构与算法等计算机学科的许多重要方面,不愧为联系计算机科学理论和计算机系统的典范。正如世界著名计算机科学家Alfred V.Aho在他的经典著作《编译原理》开篇中说:“在每个计算机科学家的研究生涯中,本书的原理和技术都会反复用到。”
2、这门课的主题是关于什么?
形式语言与自动机、词法分析、语法分析及语法制导翻译
3、学习这门课可以获得什么?特别是对自己有什么帮助和应用。
该课程主要是介绍如何将高级语言翻译为低级语言(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的编译程序的工作原理和方法的课程。因此,可以说该课程是建立在高级语言或汇编语言基础上,综合运用编译理论及多门前修课程如“数据结构”“离散数学”等课程的相关知识来解决高级语言在机器上运行的实际问题的一门课程。该课程内容丰富,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抽象性,是一门“难教难学”的课程,但对提高学生计算机软件素质、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形式化能力具有很大作用,可以使学生真正了解计算机的工作过程,认识计算机信息处理的实质,并综合运用所学的编译技术与方法来分析解决问题。
4、这门课有什么特色和亮点。
理念上,遵循“价值引领、学生中心、问题导向、持续改进”教育理念,强调能力培养;传授上,重理解、重思想方法、重应用、轻内容;教学上,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分析问题,增强教学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