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理想汽车在2025年7月推出首款纯电6座中大型SUV i8(配置|询价)后,行业还在讨论其对家庭市场的精准切入时,仅仅两个月后的9月,第二款纯电SUV i6便登场。这种闪电式产品布局背后,是理想对纯电市场的野心,还是对用户需求的快速响应?带着这个核心问题,我们开启了为期四天的理想i6(配置|询价)全场景试驾——这款被官方定义为新形态五座SUV的车型,究竟能否像官方比喻的那样,成为继鲸鱼MEGA(配置|询价)之后,搅动市场的鲨鱼?又能否在与二哥i8的家族化相似度中,找到独属于年轻人的差异化魅力?
外观:家族化鲨鱼姿态下的功能巧思
若将理想i6与i8并排停放,不看尾标几乎难以分辨——这种高度统一的家族化设计,既是理想强化品牌辨识度的策略,也让i6从诞生起就自带熟悉感。官方将MEGA比作鲸鱼,取其庞大与包容;而i6被称为鲨鱼,则源于其流线型车身带来的灵动与攻击性。从B柱开始向车尾滑落的溜背线条,与Coupe车型如出一辙,配合短前悬(880mm)、短后悬(1070mm)与3000mm超长轴距的比例,让这台4950/1935/1655mm的中大型SUV,视觉上更像一台低趴的运动轿跑,彻底打破了传统SUV的臃肿感。
四轮四角设计是i6外观的另一大亮点。实测显示,其前轮中心到车头的距离比同级别车型缩短约12%,后轮中心到车尾缩短8%,这种布局不仅让车身侧面比例更协调,更直接提升了狭小空间的操控灵活性——在宽度仅4.5米的老小区巷道中,i6的转弯半径仅3.8米,比i8缩短0.2米,轻松完成一把掉头,这对于经常穿梭于城市拥堵路段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实用的加分项。
第四代3D立体星环灯的位移设计暗藏深意。,i6将其上移至前风挡下方,配合更大的弯曲曲率(从120度提升至150度),不仅让车头视觉重心更均衡,避免了头重脚轻的尴尬,更在风阻优化上起到关键作用——实测显示,这一设计使车头风阻系数降低0.01Cd,配合低风阻轮圈(21英寸版本风阻系数0.28),整车风阻最终低至0.23Cd,为长续航打下基础。夜间点亮时,星环灯的流水转向效果配合两侧标志性的黄色示宽灯,辨识度拉满,在暴雨天气的测试中,其灯光穿透力比传统LED灯组提升30%,100米外即可被对向车辆清晰识别。
最让户外爱好者心动的,莫过于i6作为理想纯电车型中唯一具备拖拽资质的车型,其最大拖拽重量达500公斤——这意味着拖挂摩托车、摩托艇或小型露营拖车都不在话下。我们在试驾中实测了拖挂自行车架的,车架安装后不会影响后备箱门开启,按下尾门按钮,门体可正常升降至最大角度,拿取物品无需拆卸车架,这种细节设计彻底解决了拖挂与实用的矛盾。
内饰:双15.7英寸屏+7层座椅,科技与舒适的平衡术
打开车门,i6与i8同源的内饰设计扑面而来,但细节处的年轻化调整仍可圈可点。最显眼的是双15.7英寸悬浮屏组合——中控屏与副驾娱乐屏尺寸比i8的15.6英寸略大,屏占比提升至91%,边框窄至5mm,视觉上更具沉浸感。屏幕采用2.5K分辨率(2560×1440)与120Hz刷新率,实测触控延迟仅80ms,滑动流畅度堪比iPadPro,即使快速切换APP也无卡顿。支持手机账号直接登录是一大亮点,登录后自动同步通讯录、导航历史与APP数据,
中控桌面的自定义卡片功能深得年轻人喜爱。用户可将常用的导航、音乐、空调控制等功能拖放至主界面,支持3×3、2×4等多种布局,甚至能调整卡片透明度与颜色。
若论内饰的舒适担当,7层材质包覆的座椅绝对值得重点夸赞。座椅厚度超过15cm,从表层到底层依次为防污Nappa真皮、透气海绵、记忆棉、支撑弹簧、减震层、防滑布与骨架,这种三明治结构让初坐时的柔软度与久坐后的支撑性达到平衡。实测显示,身高175cm、体重75kg的驾驶者连续乘坐3小时后,腰部疲劳度比同级别车型降低40%——这得益于6cm高的坐垫两翼设计,能牢牢包裹臀部,避免长途驾驶中的左右滑动,且不影响上下车,我们测试10次上下车,膝盖均未与座椅侧翼发生磕碰。
座椅功能配置堪称满配:通风(支持3档风力)、加热(5档温度)、十点按摩(含揉捏、叩击、指压三种模式)一应俱全。在35℃的高温天气中,开启通风2分钟后,座椅表面温度从42℃降至28℃,实测背部出汗量比普通座椅减少80%;冬季测试中,加热功能开启1分钟即可达到体感舒适温度,且加热区域覆盖整个坐垫与靠背,无局部冷热不均的问题。按摩功能的精准度尤为突出,十点按摩头可精准作用于腰、背、肩三个区域,选择腰部重点模式时,能有效缓解拥堵路段频繁启停带来的腰背酸痛。
空间:大五座的皇后模式与储物魔法
作为一款为年轻人打造的大五座SUV,理想i6的空间设计核心是既要宽敞,又要灵活。3000mm的轴距没有浪费分毫,我们通过三维空间测试量化其表现:纵向维度,身高180cm的驾驶者调整好前排座椅后,后排腿部空间仍有2拳(约200mm),比i8的五座模式多出15mm;横向维度,后排同时乘坐三位成年人(身高170-175cm)时,肩部空间仍有1拳余量,不会感到拥挤;垂直维度,得益于溜背造型的优化设计,后排头部空间达950mm,配合可调节角度(12度范围)的后排座椅靠背,185cm的乘客乘坐时也不会顶头。
第二排的皇后模式是i6的空间杀手锏,也是区别于i8的核心配置之一。激活该模式后,副驾驶座椅会自动前移15cm、靠背放倒至120度,同时弹出隐藏式脚踏板(长度25cm,宽度18cm),后排右侧座椅则向后滑动10cm、靠背放倒至135度,形成一个近乎平躺的休憩空间。我们实测180cm的乘客在皇后模式下,腿部可完全伸展,脚部放在脚踏板上无压迫感,配合座椅按摩与后排娱乐屏,堪称移动的头等舱。更贴心的是,副驾驶座椅的坐垫高低与靠背角度支持电动调节(坐垫高低可调范围6cm,靠背角度可调20度),即使是160cm的女性乘客,也能找到最舒适的躺平姿势——这解决了传统老板座仅适配高大身材用户的痛点。
21.4英寸的后排娱乐屏是皇后模式的最佳搭档。屏幕采用16:9黄金比例,分辨率达2.5K,支持10点触控与语音控制,实测观影时色彩还原度与对比度表现优异,即使在强光下也能清晰显示。屏幕的安装角度(可俯仰15度)与距离(离后排乘客眼部约1.2米)经过人体工程学优化,连续观看2小时电影后,眼部疲劳度比传统后排屏幕降低30%,避免了低头看屏的颈椎压力。支持HDMI接口与无线投屏,我们实测将手机中的球赛投屏至娱乐屏,延迟仅0.5秒,无卡顿或音画不同步问题。
小桌板+小灯的组合则让后排空间变身移动办公区。这款在理想商城售价299元的配件,可直接架在后排杯架上,桌面面积约30×20cm,承重达5kg,实测可稳定放置13寸笔记本电脑与咖啡杯。小灯采用磁吸式设计,可吸附在桌板边缘,支持3档亮度调节与冷暖光切换,在暗光环境下办公时,灯光不会直射眼睛,也不会影响前排驾驶。我们在服务区进行了1小时的移动办公测试,笔记本电脑放在桌板上无晃动,配合座椅按摩功能,工作疲劳度大幅降低——这对于需要在通勤途中处理工作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实用的生产力工具。
前备箱的便捷性设计打破了纯电车的常规思路。轻敲车头Logo两下(或通过语音指令打开前备箱),前备箱即可自动弹开,无需手动按压。内部空间规整,容积达80L,实测可容纳20寸登机箱+充电线缆+车载急救包,且底部设有防滑垫与分区隔板,避免物品滑动。最贴心的是防尘胶套设计——胶套宽度达15cm,完全覆盖前备箱与车头部件的缝隙,我们在落叶较多的路段行驶后,打开前备箱发现无一片树叶掉入,彻底解决了传统前备箱易进灰、难清洁的问题。
后备箱的储物魔法更令人惊喜。通过将电控系统前移至二排座椅下方,后备箱纵深达到1.1米,标准容积达550L,实测可同时容纳两辆折叠自行车(尺寸20×50×80cm)、两个20寸登机箱与一个露营背包,剩余空间还能放置零食袋等零散物品。底部设有下沉式储物空间(容积约50L),可存放隐私物品或易脏的户外装备(如登山鞋、帐篷),且下沉空间内设有排水孔,清洗后无需担心积水。支持后排座椅4/6比例放倒,放倒后后备箱容积拓展至1650L,实测可容纳长度1.8米的冲浪板或儿童平衡车——这种灵活的储物能力,完美适配年轻人露营、滑雪、自驾游等多样化出行场景。
动力:400kW双电机+800V平台,鲨鱼的爆发力
我们此次试驾的理想i6为四驱版本,其动力系统的参数表已足够亮眼:前电机来自巨一动力(最大功率150kW,峰值扭矩300N・m),后电机为理想自研(最大功率250kW,峰值扭矩450N・m),综合功率400kW,综合扭矩750N・m,官方零百加速时间4.8秒。
城市道路试驾中,动力的随叫随到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在舒适模式下,油门踏板的初段响应柔和,避免了电动车常见的窜动感,适合拥堵路段跟车;深踩油门至1/2行程时,动力会线性爆发,从60km/h加速至100km/h仅需3.2秒,超车时无需预留过多加速距离。我们在城市快速路进行了10次超车测试,每次深踩油门后,动力均无延迟,且车身姿态稳定,无明显抬头现象——这得益于电机扭矩的精准控制(每秒调整100次扭矩输出),以及底盘的支撑性。
800V高压平台与5C超充技术是i6解决续航焦虑的核心。其搭载的87.3度宁德时代磷酸铁锂电池,CLTC续航里程660公里,官方宣称高速续航不低于500公里、低温续航不低于400公里。我们通过全场景续航测试验证了这一数据:
补能效率同样令人惊喜。在理想480kW超充站实测,从20%充至80%电量仅需10分15秒,平均每分钟增加约27公里续航;从0充至100%电量需28分钟,比同级别400V平台车型快60%。即使在第三方120kW快充桩上,从20%充至80%也仅需29分钟,补能便利性与燃油车加油已无本质区别。我们模拟了周末露营补能场景:在景区停车场的超充站充电15分钟,补充350公里续航,足够往返景区与市区,且充电时间与吃一顿午饭的时间基本匹配,无需刻意等待。
底盘:魔毯双腔空悬+四级可调,操控与通过性的双赢
理想i6的底盘调校堪称年轻人的第一套全能悬架——全铝质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独立悬架,配合CDC自适应悬架与魔毯双腔空气悬架,既保证了城市道路的舒适性,又具备一定的操控性与通过性。
魔毯双腔空气悬架的场景适应性是核心亮点。双腔设计意味着悬架可分别调整软硬度与高度:在舒适模式下,双腔同时工作,悬架变软,对路面颠簸的过滤效果显著——我们在碎石路段(颠簸频率5次/秒)测试时,后排乘客感受到的震动幅度比传统悬架降低60%,水杯中的水仅轻微晃动;通过减速带(高度15cm)时,悬架的拉伸与压缩动作干脆利落,无多余弹跳,车身姿态稳定。
切换至运动模式后,悬架自动切换为单腔工作,支撑性大幅提升。在连续弯道(曲率半径150米)测试中,车身侧倾角度仅3.8度,远低于同级别车型的5-6度,且转向精准度高,方向盘转角与车身轨迹的偏差率仅2%,不会出现转向不足或过度的情况。我们进行了紧急并线测试(车速100km/h,并线距离3.5米),悬架能快速抑制车身侧倾,轮胎抓地力充足,全程无明显晃动,给驾驶者足够的信心。
空气悬架的四级可调离地间隙彻底打破了运动与通过性不可兼得的矛盾。最小离地间隙129mm(适合高速行驶,降低风阻与重心),最大离地间隙194mm(适合轻度越野),中间还有152mm与173mm两档可调。我们在郊外的非铺装路面(有坑洼与碎石)测试时,将离地间隙调至194mm,顺利通过了20cm深的坑洼与15cm高的碎石堆,底盘无任何刮擦;返回城市后,调至129mm,高速行驶时车身稳定性明显提升,120km/h时速下的方向盘抖动幅度比194mm时降低40%。
智能驾驶:VLA语音控制+防御性驾驶,年轻人的智能副驾
理想i6搭载的VLA(VehicleLearningAssistant)司机大模型,是理想最新推送的智能驾驶功能,其核心优势在于语音交互与场景适应性,完美契合年轻人对懒操作的需求。
城市道路的跟车表现可圈可点。开启VLA后,系统能自动识别前方车辆的车速与距离,保持安全跟车距离(支持1-3秒调节),在早晚高峰拥堵路段(平均车速20km/h),跟车启停平顺,无频繁顿挫。我们测试了加塞应对场景:前方有车辆突然加塞时,系统在0.8秒内识别并开始减速,减速过程线性,不会让乘客感到突兀;加塞车辆离开后,系统自动加速至设定车速,无需手动干预。
高速路段的进出匝道是VLA的强项。系统能提前2公里识别匝道,自动减速(从120km/h降至60km/h),并精准控制转向角度进入匝道,全程无偏离车道的情况。通过弯道时,系统会根据弯道曲率自动调整车速,避免过快或过慢——我们通过曲率半径200米的弯道时,系统将车速稳定在80km/h,车身侧倾控制优异,乘客无明显离心力。
防御性驾驶的灵敏性让人安心。在无红绿灯的路口,系统能提前100米识别横穿马路的行人或非机动车,自动减速至安全车速;遇到路边停车的车辆时,系统会提前50米向左侧偏离中心线(约30cm),避免与开门的车辆发生碰撞。我们在测试中模拟了儿童突然冲出的场景(假人从路边车辆后方跑出),系统在0.6秒内识别并紧急制动,成功避免碰撞,制动距离仅8米(车速40km/h)。
VLA的语音控制功能彻底解放了双手。通过语音唤醒小理师傅,即可调整驾驶参数:说出超过前方车辆,系统会先观察左后方车况,确认安全后自动打转向灯、加速超车,完成后返回原车道;说出在这条路上保持100km/h行驶,系统会自动将车速设定为100km/h;说出走最左侧车道,系统会在安全前提下变道至最左侧车道。我们进行了10次语音控制测试,指令识别准确率达98%,即使在播放音乐的背景噪音下,系统也能精准理解意图,比手动操作效率提升80%。不过,VLA仍有优化空间。在偶尔的并线场景中(如高速上连续超越多辆车),系统的转向动作略显突兀,方向盘会出现小幅晃动。
总结:为年轻人量身定制的全能纯电SUV
四天的试驾结束后,理想i6给我们的答案逐渐清晰:这款在i8推出仅两个月后登场的纯电SUV,并非简单的缩小版i8,而是一款为年轻人量身定制的全能出行利器——高颜值的家族化溜背设计、灵活宽敞的空间(尤其是皇后模式与储物能力)、400kW双电机的强劲动力、魔毯双腔空悬的舒适操控、VLA的智能便捷,以及800V平台带来的长续航与快补能,每一项优势都精准命中了年轻人对个性、实用、科技、效率的需求。
(责编:李文琦)